碎瓷碎语之:第一块瓷片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0/9/21 8:01:53 浏览:786 次
碎瓷碎语之:第一块瓷片的启示
2005年01月21日00:00 转摘:我来说两句
我第一次接触到古陶瓷碎片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位于中科院腹地的中关村体育场尚未被肢解,在全民皆商的趋利时潮中,每逢星期日就开办为“跳蚤市场”。在那里我结识了一位爱好古玩的朋友,他把我带到他家里,拿出一片很小的粉彩残碗片对我说:“这是在颐和园清淤时,从昆明湖边捡到的。看,多漂亮,最少值50块钱!” 当时,我小心地接过那块比一元硬币略大一些的瓷片,捏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了很长时间,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很后悔颐和园清淤时自己怎么没有去捡点瓷片。 后来,在另一位朋友的怂恿下,我们曾扛着铁锨兴致勃勃地去圆明园西北端的残垣荒埂中挖瓷片,但费了好大的力气却劳而无功,挖出来的都是一些烧得面目全非的残片,有些釉质都烧结在一起,或烧没了,看着就让人从心里感到凄惨,所以我一块也没要。 我得到的第一块瓷片其实很偶然。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从清华骑车出发,计划去琉璃厂转转,买几本书。过了宣武门路口后,我一直向南骑,准备仍象往常那样从第一个小胡同向东拐,然后穿过两条胡同就可以直接到琉璃厂西街了。但是那天下午向东拐之后,小胡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拆迁后乱糟糟的施工工地。那时我头脑中收集瓷片的主动意识尚未形成,对工地的反应也尚不敏感,而且总觉得那里靠近琉璃厂,是古玩爱好者云集的地方,所以根本没打算在此地去捡拾古陶瓷碎片。 我目不斜视地在临时开辟的泥土路上颠簸行进,执拗地骑在车上缓缓蠕动,而不愿象别人那样推车步行。新开辟的土路非常窄,最后迫不得已为了给对面三轮车让路时,我才不得不下了车,一低头,寻找落脚点时,我看见一条青花绘制的桂鱼正在脚下隆起的土沟堆上晒太阳。 我停下自行车,把它捡起来,用手指小心地擦去上面粘带的泥土,一边仔细端详它,一边认真琢磨它该是哪朝哪代的器物?这是一块青花碗上部口沿的残片,但桂鱼的形体却很完整,鱼嘴向上撅起,鱼尾随意摆动,画得很传神也很写意,似乎应是明代中期的风格。 在这条路上一天到晚过来过去的人非常多,其中肯定有不少人是玩家,但这条漏网之鱼居然固执地等着我来收取它,这难道真是冥冥相约,缘分注定吗?我暗自庆幸此次没有白来,决策对了!要知道:出发前在是否去琉璃厂这件事情上我曾犹豫不定了好长时间,直到骑在车上还想过像王子猷雪夜访戴那样潇洒地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 其实过去我曾经特别喜欢逛琉璃厂,流连忘返地随意闲转,未必能买到什么好东西,但经常能看到一些好东西;而随着大批量不伦不类令人作呕的劣质品充斥摊档,现在这条街已如相邻的前门大街一样,成了另一类伪劣商品集散地了,去的时间还没有后悔浪费的时间长呢;我偶尔来一次也只是到那几家较有名气的书店买几本能够买得起的工具书。而此刻握着这条等了我几百年的小鱼,我全然没有了再往前走的欲望,目光顺着沟土左右寻觅,土堆中似乎还有零星的瓷片显现出点点亮色。于是,我索性把自行车推到旁边的角落锁起来,开始兴致勃勃地在挖掘出的泥土中寻找散落的古瓷碎片。 当天下午,我一边捡拾瓷片一边开动脑筋回忆过去看过的书中与鱼相关的知识。据说古人表达思想情趣的方式常常是很含蓄、很隐晦的,不如现代人那样理直气壮直白露骨得毫无趣味。古人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比喻和象征,比如在瓷器上把鱼和莲花画在一起,可表示“连年有余”的祝福;把蝙蝠、鹿、和怪兽画在一起,可象征“福禄寿”之意;画一匹马、一只猴、一只蜜蜂;可表示“马上封侯”(很快就能当大官)的意思。为了表示某种意愿,古人常取动物、植物、或物品的谐音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而鱼是瓷器上常用的动物图案种类之一。我捡拾的瓷片上那条桂鱼可能也是与其它什么物种画在一起,以取吉祥的谐音表示对碗主人“富贵有余”的祝愿。 ……假如我把“桂鱼”换成另外的谐音呢?那就会变成“贵予”了,而“予”在古代汉语中是第一人称代词;若这个谐音的含义真能应验,那么我就会富贵了,无需数日即可趾高气扬地成为“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想到自己竟能这么快就从瓷片身上考证联想出一条乌托邦般的美好象征寓意,我不禁像阿Q那样独自乐滋滋地胜利了一回!(遗憾的是,不知先祖坟上的哪棵蒿子被风吹折,“贵予”的企盼至今未能应验,本人仍是一如既往地一贫如洗) 那天下午,我没有去琉璃厂买书,而是围着发现第一块瓷片的工地仔仔细细地转了几个小时,捡了一堆瓷片后,又捡了一个塑料袋,找到一个自来水管用水全部洗了洗,把瓷片放入袋中又把袋放入自行车筐中就打道回府了。 坦白地说,那天捡瓷片的收获不是很大,但对我个人的收藏经历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那一天起,我正式开始了收集古瓷碎片的生涯;而我能在有意无意间得到那条小小的青花桂鱼,也以充分的证据又一次验证了那条古老的谚语:“只要是河,里面总会有鱼。”把这句话换个方式表达就是:在你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后,什么时候搞收藏都不算晚。 如今那条桂鱼依然在我的多宝阁上展现着英姿,而我却忘记与它相逢究竟是在哪一年、哪一天了。